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作者:唐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原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

①王昌龄:盛唐诗坛代表人物,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其作品有《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等。②左迁:古人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左迁即贬官,降职。③龙标:今湖南黔阳,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④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传说为西蜀望帝的化身。⑤五溪:唐时位于黔中道,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⑥夜郎:汉代曾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国号夜郎。如成语“夜郎自大”中所提是一个小国。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拼音解读

yáng huā luò jìn zǐ guī tí ,wén dào lóng biāo guò wǔ xī 。
wǒ jì chóu xīn yǔ míng yuè ,suí jun1 zhí dào yè láng x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杨花纷纷而落,枝上不复见当时的繁盛如烟,杜鹃悲鸣不已,或许是在叹惋春光将尽,又或许是在应和我对你遭貶龙标的怜惜之情。
龙标路途艰险,途中要经过五溪(辰溪、酉溪、沅溪、武溪、巫溪经此一别,再难相见,我愿把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希望它伴随你一直到夜郎以西。

相关赏析

写诗背景:

唐朝由于统治者实行较为幵明的文化政策和大力提倡科举制,使中华文化在这一阶段攀上了 一个发展高峰,突出代表是诗文化在这时期繁荣昌盛,涌现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才子,王昌龄与李白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李白被誉为诗仙,而王昌龄则是边塞诗派领头人,二人偶然间相识。幵元二十七年(了^》秋,李白漫游江淮归来在岳州巧遇王昌龄。王昌龄年长李白三岁,但入仕很早,早在幵元十五年(”了)便进士及第,踏入仕途。他才华出众,诗名早著,有“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之称。代表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被视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而当时李白正被流放夜郎,偶然与王昌龄相见。俩人彼此间神交已久,虽然是初次相见,却如同故人重逢。李白多年来仕途失意,心情郁郁,而王昌龄此行是在贬谪岭南的途中,心情比李白还要糟糕。两人相遇,别有一番感慨。共同在江边一叶小舟上,泛舟吟酒.畅谈文坛名人交往逸事,临别之际,王昌龄作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李白对王昌龄这位友人也无法忘怀。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也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挪).另有-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⑵3)。当时王昌龄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而从江宁丞被贬至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他自己也在《芙蓉楼送辛渐》中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他在此诗沿用鲍照《代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纯洁无辜。王昌龄的诗歌久负盛名,仕途却很坎坷,史书上记载他曾“屡见贬斥”。而他这次被贬,同行多位文人如常建、李白纷纷写文为其不平。谁也未曾料到,七年后即至德元年(了^^),王昌龄辞去龙标尉一职归家,却莫名其妙成了濠州刺史闾丘晓刀下之魂。更料不到的是,九年后的肃宗乾元元年(了^^)春,李白自己也会踏上流放夜郎的漫漫旅途,只是那时物是人非,“春风不到夜郎西,愁心明月谁与寄?”

名句鉴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紧接上文,运用了寄情于景的手法,面对好友遭贬荒凉偏远之地,自己远在他方无法相送,只好以此诗对诗友进行由衷地劝勉和宽慰。明月在李白诗中多次出现,有时是寂寞共饮的酒友,有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美人,而在此诗中它是信使,将李白心中对王昌龄的思念、担忧、愁绪一并带给遭贬的王昌龄,由此可见二人友谊之深厚。

赏析: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762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并称“李杜”。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四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年少才情早著,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因性格不羁和一些令其郁郁不得志的因素,最终被賜金放还,虽然仕途难有得意,但他文学成就不容小觑,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

版权声明:
标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链接:https://www.cxykgs.com/arts/136.html | 最新文章
声明:本文整理自互联网,如无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