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王维
作者:唐, 王维
使至塞上-王维原文:
使至塞上
王维 〔唐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②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轻车简 从。③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 者。二是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 陲的使臣。④居延: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顛济 纳旗北境。⑤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喻指诗人自己。⑥归雁:指大 雁北飞。⑦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 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即今石羊河。⑧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
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⑨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王维 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 马邑”之意,非实写。⑩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 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两人,负责辖区 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⑪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这里代指前线。
古猶
使至塞上-王维拼音解读:
dān chē yù wèn biān ,shǔ guó guò jū yán 。
zhēng péng chū hàn sāi ,guī yàn rù hú tiān 。
dà mò gū yān zhí ,zhǎng hé luò rì yuán 。
xiāo guān féng hòu qí ,dōu hù zài yàn r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乘着小车,奉命出使边塞,途中要经过多个属国才能到达居延。
蓬草飞出千里,渐渐飘出汉塞,大雇往北,正在云天上翱翔。
浩瀚无垠的沙漠孤烟直上九霄,蜿蜒的九曲黄河上面一轮落日显 得格外浑圆。
走到萧关的时候,恰巧遇到前来侦察的骑兵,他们告诉我都护已 在燕然前线指挥作战。
相关赏析
历史背景:
小勃律之战
起初,吐蕃和谢朝、小勃律国.各自独立,小勃律国作为唐朝的 边远属国,每年需要向唐朝交纳贡陚,但是在吐蕃国王将公主嫁给小
勃律王后,小勃律,以及其周围20余国都转向归附吐#,不再向诏朝 进行朝贡。唐朝国君为保证贡赋收入及边境稳定,屡次派节度使出兵 征讨收复小勃律等属国;然而几任安西节度使、大都护田仁琬、盖茲 运数次讨伐都没有取得胜利。直到六载,唐玄宗敕令高仙芝担任行营 节度使,并率领步骑兵几万名,直击小勃律国境地征讨。
唐玄宗幵元二十四年(了^^),吐蕃起兵攻打小勃律。公元737年 春,在青涤西,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败吐蕃。在此基础上,唐玄 宗任命王维为监察御史,兼任河西节度使判官,让他出使凉州边塞, 察访军情,而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挤对出朝廷。《使至塞上》这首诗便是 王维奉命出使凉州的途中,所见所闻所感而作的。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赴边途中,其最象描写得雄奇壮丽,尤为后人所称道。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藉, 察访军情。唐玄宗此举实际上是要将王维排挤出朝廷。王维驾着车走向茫茫大漠,去慰问戍边的将士, 大漠雄奇的景色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留下此传世名篇。
由“归雁”可知,王维此次出使边塞是在春天。蓬草成熟后就会枝叶干枯,根也离幵了大地,随 风飘卷,所以称为“征蓬”。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心中自然抑郁悲愤,故有“征蓬”、“归雁”的自比, 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景中,意境浑融。
五、六两句分别描述了两个画面,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大漠之中,莽莽 黄沙广阔无根。极目远眺,天尽头一缕孤烟正缓缓升腾,为这片荒漠增添了一点生气。另一个阃面是 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圆”字准确描述了河上落日的特点,使整个画面更显雄奇瑰丽-
诗歌语言平白易懂,用字凝练准确,其颈联的“直”与“圆”两字被《红楼梦》誉为“有情有理”。
名句鉴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塞荒凉,难有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 醒目,因此被称作“孤烟”。“孤”意为孤单,孤独,写出了景物的单 调,“直”意为“笔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 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 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 “圆” 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 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作者介绍
标题:使至塞上-王维
链接:https://www.cxykgs.com/arts/147.html | 最新文章
声明:本文整理自互联网,如无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