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

作者:唐朝 沈佺期

北邙山原文

邙山

沈佺期 〔唐代〕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

注释:

北邙山:古代有名的坟山,自东汉以来,这里就是王侯公卿的葬身之地。洛城:洛阳城,古代的国都,王侯公卿寻欢作乐的繁华之地。

北邙山拼音解读

máng shān 

shěn quán qī  〔táng dài 〕

běi máng shān shàng liè fén yíng ,wàn gǔ qiān qiū duì luò chéng 。

chéng zhōng rì xī gē zhōng qǐ ,shān shàng wéi wén sōng bǎi shē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人。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进士。武后时官协律郎,考功郎。因勾结张昌宗兄弟,受贿,长期流放到獾州,但他没有加入武三思一伙。武则天死后,中宗复位,召见起用,官至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工于五言律诗,与宋之问齐名,文学史上称为“沈宋”,他们是唐代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洛阳城北的邙山,是东汉以来洛阳人的墓地!又称“北邙”。沈佺期因邙山而兴感,写了这首小诗。第一联是叙述,很容易懂,不必讲。“万古千秋”是夸张语,从东汉到唐初,不过六七百年。第二联也用对比手法,也用对句。城中日日夜夜的歌舞,山上只有松柏声。作者把洛阳城里的繁华与邙山上的凄寂景象做对比,慨叹富贵荣华的空虚。这一类主题思想,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出现得很多,虽然对封建贵族、大官僚、大地主的奢侈糜烂生活有些讽刺,但从作者的人生观来说,终是太消极的

作者介绍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713),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武后时累迁考功员外郎。曾因受贿入狱。出狱后复职,迁给事中。中宗即位,因附张易之,被流放驪州(今属越南)。工五言律诗,与宋之问同为当时著名的宫廷诗人,并称“沈宋”,其所作多为应制诗,不脱梁陈宫体诗风,但他们也总结了六朝以来新体诗的创作经验,重视对仗的谨严精密与音律的和谐,是唐代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唐诗品高序》中评道:沈宋之新声,苏(廷)张(说)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原有文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全期集》

版权声明:
标题:北邙山
链接:https://www.cxykgs.com/arts/332.html | 最新文章
声明:本文整理自互联网,如无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