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近·雨晴气爽-柳永

作者:宋 柳永

诉衷情近·雨晴气爽-柳永原文

诉衷情近·雨晴气爽

柳永 〔宋代〕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注释】

诉衷情近:词牌名,《乐章集》注“林钟商”。双调七十五字,上片七句三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
雨晴气爽:雨过天晴,秋高气爽。爽:清爽的意思。
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澄明:清澈明净。生光:发出光辉。
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遥认:从远处辨认。断桥:桥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孤山旁,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断,故名。此处不一定特指西湖的断桥。幽径:僻静的小路。
隐隐:指隐约;不分明。
向晚:临近晚上。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
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朱阑:同“朱栏”,朱红色的围栏。
黯然:情绪低落、心情沮丧的样子。
无际:犹无边;无涯。
老尽:衰竭。
竟日:犹终日,整天。凝睇:凝视;注视;目不斜视。

诉衷情近·雨晴气爽-柳永拼音解读

sù zhōng qíng jìn ·yǔ qíng qì shuǎng 

liǔ yǒng  〔sòng dài 〕

yǔ qíng qì shuǎng ,zhù lì jiāng lóu wàng chù 。chéng míng yuǎn shuǐ shēng guāng ,zhòng dié mù shān sǒng cuì 。yáo rèn duàn qiáo yōu jìng ,yǐn yǐn yú cūn ,xiàng wǎn gū yān qǐ 。

cán yáng lǐ 。mò mò zhū lán jìng yǐ 。àn rán qíng xù ,wèi yǐn xiān rú zuì 。chóu wú jì 。mù yún guò le ,qiū guāng lǎo jìn ,gù rén qiān lǐ 。jìng rì kōng níng d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雨过天晴,秋高气爽,登上江边楼台伫立远望。映入眼帘的是,远方江水清澈明亮粼粼生光,山峦叠翠连绵起伏;眺望中渐渐辨认出西湖断桥、幽深路径、隐隐渔村以及傍晚时分远处独起的炊烟。
夕阳里,我含情静倚楼阑,陷入沉思,不禁动了伤别情绪,未饮先醉了。离别的忧愁无边无际。黄昏的彩云已经飘过了,秋日的风光景色已经迟暮,故人远隔千里,我无奈地整日白白凝睇不语。

相关赏析

柳永一生潦倒,流落至死。寄情声色,描写社会底层小市民的屈辱生活是他经常的题材,其实这也是他被扭曲的心灵的折光。而他心灵深处的悲哀,却是他生命的本色、创作的基调。这首《诉衷情近》就是他这种悲愁情绪的结晶。但柳永的愁并非来自忧国忧民,而只是仕途失意、生路坎坷的个人得失的感喟,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当然,对弥漫于古代诗词丛林中的这种惨雾愁云,我们不是学习其内容,而只是鉴赏其艺术特色,可以深化我们自己感情沉淀能力和创作抒发能力,因为哀愁始终是人生一种重要感情原色。

此词并未超越常规,仍然是上片写景作铺垫,下片写情述主旨。这似乎成了作词的定则。问题在于能否在大规范中生发新颖独特的小变格。此词一开篇就变通了成法。“惨绿愁红”--主观感情投入客观事物,构成意象化语词,这是普遍手法。而此词写愁却从反面着笔。看前四句不是一派明朗和乐景象吗?作者并未投人愁的感情,它能给予读者的情绪感应,也是兴奋、欢快。即“遥认断桥幽径”至尾句,才稍稍点染了一些幽愁孤凄的景物,读去隐约受到一点愁的暗示。有人是带着无限哀愁去看景物并写人诗词的。有人本来心境平和,看到景物才触发了愁思。这两种情况应该承认都有。后一种情况其实更多。而柳永此词正属于后一种情况。这是他这种写法的心理根据。而就艺术技巧来说,从反到正,反正相衬相激,会产生意外、突兀、立体之类的阅读效应。反差越大,此类感应越强,这是这种写法的艺术根据。

下片径直写他的愁意。“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写他的愁态:“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写他的愁感;“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写他的愁度:暮云过了,就是永夜,此是愁度之一比;秋光老尽,就是寒冬,是愁度之又一比;故人远在千里外,愁思当扯成千里长,此又是愁度之一比。从光感、温度、空间距离三个角度,喻写无际哀愁的程度,这与李白用“白发三千丈”来喻愁之度是同样的。愁本来是无法度量的,只有用喻物来比况、暗示,读者从喻物去体味愁度,从隐约模糊中获得愁的实感,也就体味到一些诗意。末句“尽日空凝睇"这个“空”字,正是诗眼所在,总结了全词,不但说这一切景物在愁眼看去是一场空,而且说即使愁绪万千,又有何用,无法改变现实。所以“愁”即是一场空。这就把全篇所抒写的愁,作了全盘否定,其实是又进一步深化了这愁--

自觉愁得无用还是要愁,这愁就愁得更为深刻了

作者介绍

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由于他的提倡,慢词广为流行。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陈振孙(南宋)评柳永的词:“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版权声明:
标题:诉衷情近·雨晴气爽-柳永
链接:https://www.cxykgs.com/arts/341.html | 最新文章
声明:本文整理自互联网,如无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