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驾行·红尘紫陌-柳永

作者:宋 柳永

引驾行·红尘紫陌-柳永原文

引驾行·红尘紫陌

柳永 〔宋代〕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

消凝。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相萦。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注释】

引驾行:词牌名。此调有五十二字者,有一百字者,有一百二十五字者。五十二字词,即一百字词前段。一百二十五字词,亦就一百字词多五句也。晁补之一百字词名《长春》。柳永一百字词注“中吕调”,一百二十五字词注“仙吕调”。

红尘:飞扬的尘土,形容繁华热闹。紫陌:指京城的道路。

断魂:灵魂从肉体离散,指爱得很深或十分苦恼、哀伤。迢迢:形容遥远。

韶光:美好的春光。

和气:清和的空气。

隐映:指路被草木隐蔽掩映。

长亭:古时每隔十里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作行人休憩和饯别之处。

凤城:据传,秦穆公有女名弄玉,能吹箫引凤,凤凰曾降落京城,遂京城又名“丹凤城”。后常以“凤城“称呼京城。

行行:行而又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共别离。”

莲脸:比喻女子的脸容如莲花一般红艳娇媚。盈盈:形容泪水清澈晶莹。

消凝:销魂凝神,形容辗转思念。

花朝月夕:良辰美景。

耿耿:烦躁不安貌。《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萦:牵绊。

争如:怎如。倾城:指绝世美女,此处指心上人。汉李延年歌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引驾行·红尘紫陌-柳永拼音解读

yǐn jià xíng · hóng chén zǐ mò 

 

 liǔ yǒng   〔 sòng dài 〕 

 

 hóng chén zǐ mò , xié yáng mù cǎo cháng ān dào , shì lí rén 。 duàn hún chù , tiáo tiáo pǐ mǎ xī zhēng 。 xīn qíng 。 sháo guāng míng mèi , qīng yān dàn bó hé qì nuǎn , wàng huā cūn 。 lù yǐn yìng , yáo biān shí guò cháng tíng 。 chóu shēng 。 shāng fèng chéng xiān zǐ , bié lái qiān lǐ chóng xíng xíng 。 yòu jì de 、 lín qí lèi yǎn , shī lián liǎn yíng yíng 。 

 xiāo níng 。 huā zhāo yuè xī , zuì kǔ lěng luò yín píng 。 xiǎng mèi róng 、 gěng gěng wú mián , qū zhǐ yǐ suàn huí chéng 。 xiāng yíng 。 kōng wàn bān sī yì , zhēng rú guī qù dǔ qīng chéng 。 xiàng xiù wéi 、 shēn chù bìng zhěn , shuō rú cǐ qiān qí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通往京城的道路上红尘飞扬,落日余晖中,芳草凄凄的长安古道上,满是游子行人。让人断魂的地方,游宦的人万里迢迢西征。天初晴,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和气暖心,抬望眼见那如花的乡村。花草树木掩映着道路,挥鞭之时已过长亭。愁从心生,悲伤地怀念在京城的情人,现在已远在千里之外了。还记得送别时,两个人手握着手相互凝望,她莲花般的红艳脸庞被盈盈泪水打湿,叫人刻骨铭心。
转而念及两人分离后,每到良辰美景,她一定凄冷清苦无比,辗转难眠,也许已然将我的归期屈指算好。情意绵绵无限,二人空有万般的追思回忆,真的不如尽量早归,好与日思夜慕的情人相会。绣帐帷幕里,二人同眠共枕,我将那别离后的万般思念和千般牵挂,对她一一诉说。

相关赏析

这首词历来断句多误。近代学者,有的以为开头二十五字为他词残文(朱祖谋《乐章集》校记引夏敬观语),有的避而不录,勿论其调。(林大椿《词式》)吴世昌先生曾纠其谬,谓万树《词律》断句,其误者八。并指出:词作首二十五字与次二十五字是句式相同之排句,好像是一副对联。(《词学导论》未刊稿第一章)这里,谨依吴先生所说重新进行断句。

这首词也是柳永创制长词慢调的一个范例。作者以铺叙手法言情,于平叙之中,注重层次变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充分揭露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上片说主人公在旅途中想念“凤城仙子”。事情本来很简单,作者却极尽铺叙之能事,先以一组排句对旅途中的客观物景,大肆进行铺写涂抹。这组排句。一边说场所,一边说气候。均以一个三字句托上两个四字对句,着意加以渲染。“红尘紫陌,斜阳暮草”描绘当时的长安道:“韶光明媚,轻烟淡薄”,描绘当时的天气。然后,人物登场,“迢迢匹马西征”、“摇鞭时过长亭”,谓主人公正在旅行,一句话分成两句说,尽量将场境拉开。其间,离人”“匹马”“断魂”“迢迢”,颇带感情色彩,让人觉得,主人公的这次旅行并不那么愉快,而与韶光明媚、轻烟淡薄的大好时光相对照,则更加烘托出这次不愉快的旅行,是多么使人难堪,叫人生愁。于是,经过这番铺陈,很自然地转入对于“凤城仙子”的思忆。“别来千里重行行”。在漫长的旅行途中,有万千情事可思忆,但令人难忘的,还是即将踏上征途的那一时刻。执手相看,泪湿莲脸,水盈盈的双眼,永远印在脑际。这是上片,开头一组排句与以下的思忆,其布局,犹如长调中的双拽头,写的是现在的景况,铺叙中穿插回忆,已将主人公旅途中的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片所写,是眼前的实景实情,下片则转换角度,述说对方的相思情景,并且进一步设想将来相见的情景。主人公设想,离别之后,每逢花朝月夕,她必定分外感到冷落,她夜夜无眠,说不定已经算好了我回归的日程。对方的相思情景,这是想象中的事,但写得十分逼真。“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这时候,仿佛她就在自己的眼前。接着,主人公发现,这千万般的思忆,不管是我想念她,还是她想念我,全都是空的,还是及早返回,与她相见,

这才是最实在的。于是,主人公就设想着两人相见时的情景:“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那时候,我将向她细细述说,离别之后,我是如何如何地思念着她。这是下片,换头用“消凝”一短句过渡,由使人生愁的现实世界转人令人消魂的幻想世界。在这幻想世界中,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既有她的相思情景,又有他和她述说相思情景的情景。对照上片在旅途中叙说相思,更加显得丰富多彩。上下两片合在一起看,作者所描绘的这幅羁旅行役图,有时间推移的层次,又有场景变换的层次,因而也就增强了立体感。

全词说相思,由匹马西征,想到耿耿无眠,想到并枕细说,这种表现手法。就是“从现在设想将来谈到现在的手法”,吴世昌先生称之为“西窗剪烛型”的表现手法。(《词学导论》未刊稿第一章)柳永《乐章集》中,不少篇章与《引驾行》及《浪淘沙》“蹊径仿佛”,都是采用这一手法铺叙言情,似有点千篇一律,但是,也正因为有了柳永的反复实践,这一手法,才逐渐形成一定的程式为当时及后世词作者创制长词慢调,打开无数法门。这是柳永对于词的发展

所作的特殊贡献。 

作者介绍

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由于他的提倡,慢词广为流行。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陈振孙(南宋)评柳永的词:“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版权声明:
标题:引驾行·红尘紫陌-柳永
链接:https://www.cxykgs.com/arts/358.html | 最新文章
声明:本文整理自互联网,如无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