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不见

作者:唐朝 沈佺期

独不见原文

 独不见

沈佺期 〔唐代〕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独不见拼音解读

  lú jiā shào fù yù jīn táng , hǎi yàn shuāng qī dài mào liáng 。

  jiǔ yuè hán zhēn cuī mù yè , shí nián zhēng shù yì liáo yáng 。

  bái láng hé běi yīn shū duàn , dān fèng chéng nán qiū yè cháng 。

  shuí wèi hán chóu dú bù jiàn , gèng jiào míng yuè zhào liú huá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卢家少妇深居郁金香涂抹的闺房,一 对海燕双栖在玳瑁装饰的屋梁上。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祜叶,十年来她日夜怀想着成守辽阳的丈夫。

他去白浪河北,而今音讯全部隔断:她在京师城南思虑,更觉秋夜漫长。

有谁能了解她,独自怀思不得相见:偏偏明月透过纱窗,照着黄色帷帐!

相关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之作,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格式是完整的七言律,内容主要是一-位长安少妇对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的怀念。
诗以梁上海燕双栖起兴,渲染了身居华堂的思妇孤独寂寞的心境。中间两联写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更进一步 勾起闺中少妇心中对一去十年的征夫的思念;可征人音信香然,更让人牵挂惦念,故觉秋夜漫长。本已因愁无法成眠,而明月还前来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构思十分新巧,增强了抒情性。诗人善于通过环境气氛的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以双栖的燕子反衬思妇的孤独;以寒砧催落叶,以及明月照流黄来烘托长安少妇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
全诗情景结合,笔调委婉缠绵,境界广”远,意象宏阔,余韵无穷,被历代诗评家认为是温丽高古之佳篇。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朝矣”。

作者介绍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713),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武后时累迁考功员外郎。曾因受贿入狱。出狱后复职,迁给事中。中宗即位,因附张易之,被流放驪州(今属越南)。工五言律诗,与宋之问同为当时著名的宫廷诗人,并称“沈宋”,其所作多为应制诗,不脱梁陈宫体诗风,但他们也总结了六朝以来新体诗的创作经验,重视对仗的谨严精密与音律的和谐,是唐代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唐诗品高序》中评道:沈宋之新声,苏(廷)张(说)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原有文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全期集》

版权声明:
标题:独不见
链接:https://www.cxykgs.com/arts/41.html | 最新文章
声明:本文整理自互联网,如无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