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柳永

作者:宋 柳永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柳永原文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

柳永 〔宋代〕

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歌散。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注释】

御街行:词牌名,柳永《乐章集》注“夹钟宫”,《古今词话》无名氏词有“听孤雁声嘹唳”句,更名《孤雁儿》。
前时:从前,以前。
笙歌:此指酒筵歌席。
中夜:半夜。《尚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
醺醺:形容醉态。
坠楼换马:坠楼,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换马,指用马换爱妾。
争奈:怎奈。
和衣拥被:穿着衣服,裹着被子。
彻曙:直到天亮。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柳永拼音解读

yù jiē háng ·qián shí xiǎo yǐn chūn tíng yuàn 

liǔ yǒng  〔sòng dài 〕

qián shí xiǎo yǐn chūn tíng yuàn 。huǐ fàng shēng gē sàn 。guī lái zhōng yè jiǔ xūn xūn ,rě qǐ jiù chóu wú xiàn 。suī kàn zhuì lóu huàn mǎ ,zhēng nài bú shì yuān yāng bàn 。

méng lóng àn xiǎng rú huā miàn 。yù mèng hái jīng duàn 。hé yī yōng bèi bú chéng mián ,yī zhěn wàn huí qiān zhuǎn 。wéi yǒu huà liáng ,xīn lái shuāng yàn ,chè shǔ wén zhǎng tà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那是从前的一个春天,我在一处庭院里小酌,这里有歌相随,有舞相伴,并有幸和她邂逅。可是,我现在悔恨当初轻易放手让她离我而去。回到家里,半夜时分,我酣然大醉,引起过去无限的愁绪。虽然石崇所爱的绿珠可以为石崇坠楼而死,韦生的爱妾可以以身换取韦生所喜爱的骏马紫叱拨,无奈他们都不能像鸳鸯一样永远相伴。
我神志迷糊,默默地想着她如花似玉的面容,想在梦中与她相聚,但又突然从梦中惊醒,难以圆梦。我在床上穿着外衣抱着被子,千辗万转,怎么也睡不着。只有栖息在那屋梁上新来的一对燕子,在通宵达旦地听着我深深的叹息。

相关赏析

这是一首酒筵既散、彻夜无眠之后的抒情之作,通篇以怀想席间某一美人的思绪和想象为主。这个美人,从词中还无从推测其是青楼歌伎或是别人的家伎。不过,从“坠楼换马”一词来看,后者成分居多。

“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歌散”,是写对筵席早散的依恋追惜之情。既然是“悔放笙歌散”,所以在“归来中夜酒醺醺”之后,不免要“惹起旧愁无限”。这个旧愁是什么?作者在此采用比拟手法并运用曲笔加以描述。“虽看坠楼换马,怎耐不是鸳鸯伴”,借用了绿珠坠楼和曹彰以爱妾换马的两个故事,以表明自己爱憎之情。这两个故事是这样的:晋时荆州刺史石崇,对于爱妾绿珠十分宠爱,并筑金谷园以为其藏娇之所。王伦作乱时,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不与。王伦率兵包围金谷园,欲劫绿珠,绿珠不从,坠楼而死。换马故事出自三国时魏曹彰,他因爱别人的好马,而竟以自己的爱妾相交换(见唐李冗《独异记》)。唐张祜亦有《爱妾换马》诗,乃据同朝鲍生之事所作。这里究为何指,且不细论,但大体可以判断作者认为这位女子眼前的主人正和石崇、曹彰一样,虽然对于自己所喜欢的女子表示了爱情,但将来这个女子的命运恐怕也只会落个绿珠和曹彰爱妾一样的下场,所以发出了“怎耐不是鸳鸯伴”的浩叹。这里,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于这个女子的同情和爱慕,同时也对石崇,曹彰之类的人加以抨击,认为其行事不足取。

作者对于所思之人既然十分爱慕,而又无可奈何,便只有归来暗想如花面"了。既是归来,当然还充满着词首所说的“悔放笙歌散”的感情。归来要思念,但却不能让人知道,故只有“暗想如花面”。暗想是朦胧境界如花面”却是一个鲜明的画面。这一句给读者造成的印象,乃是朦胧而又鲜明,朦胧而又深刻。欲梦,不能解作想梦,而是将梦,即将要人梦。而且是将要梦到自己想念之人。惊断,这里没说是被何事或何种声音所惊断,总之是梦已惊断。随着梦被惊断而来的应是更为强烈的相思,是“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干转”。紧紧照应前句“朦胧暗想如花面”。

为了衬托孤眠独想,作者在词的结尾用画梁之上新来双燕作对比。新来者是双燕,而不是孤雁,这与自己的“和衣拥被不成眠”恰成对比。“彻曙闻长叹”,可以释成梁间双燕的呢喃蜜语,引起了独眠人的更多感喟;也可以解作独眠人自己因“彻曙”不眠而不时发出的长叹,这个长叹除了自己之外,无人听见,只有梁间双燕知道。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这里用“彻曙”,表明由夜达

旦都在长叹,比用“彻夜”更能烘托凄楚的气氛

作者介绍

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由于他的提倡,慢词广为流行。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陈振孙(南宋)评柳永的词:“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版权声明:
标题: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柳永
链接:https://www.cxykgs.com/arts/426.html | 最新文章
声明:本文整理自互联网,如无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