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作者:唐朝, 杜甫
《春望》原文:
春望
杜甫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1)在:依旧。(2)草木深:指草木丛生。(3)烽火:战火。连三月:三月不断,指整个春天。(4)抵:值,相当。(5)白头:白发。(6)浑:简直。不胜簪:插不上发窖。
《春望》拼音解读:
guó pò shān hé zài ,chéng chūn cǎo mù shēn 。
gǎn shí huā jiàn lèi ,hèn bié niǎo jīng xīn 。
fēng huǒ lián sān yuè ,jiā shū dǐ wàn jīn 。
bái tóu sāo gèng duǎn ,hún yù bù shèng zā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国家破碎, 山河仍在,城空人稀,今春荒草深深。
感伤国事,稀鲜花也会流泪;离恨深深,听鸟觉惊心。
战争已持续了三个月,音讯难求,一封家书能抵万金。
因忧搔头, 白发日渐稀短,头发脱落得几乎不能插簪。
相关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了唐朝的都城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因为他官卑职微,所以未被囚禁。于次年(至德二年)月写下此诗。
诗人目睹长安沦陷后的破败春景,身历乱世心念亲人,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前四句写春望所见。起首一句“国破山河在”,写出了国破城荒的凄凉景象,带着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真可谓触目惊心。司马光说: ""国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城春草木深,明无人迹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则泣,闻之则悲,则时可知矣。” (《温公续诗话》)“国破”与“城春”、“草木深”对照强烈,而看花溅泪,闻鸟惊心,更是眼中景与心中伤情浑然一体,令人伤心惨目。
后四句写战火连续不断,心念亲人境况。“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杜甫心系天下,忧时伤世,全诗的感情沉痛之至, "此第一等好诗。想天宝、至德以至大历之乱,不忍读也” (方回《瀛奎律髓》).
作者介绍
标题:《春望》
链接:https://www.cxykgs.com/arts/48.html | 最新文章
声明:本文整理自互联网,如无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